寧夏低空經濟場景應用方案
一、 方案背景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納入新質生產力范疇,凸顯其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國家政策推動和技術進步的雙重驅動下,正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寧夏回族自治區憑借豐富的地形地貌、空曠的空域資源、領先的算力優勢以及完善的交通網絡,具備發展低空經濟的良好基礎。為充分挖掘寧夏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結合所學(南京大學低空經濟卓越人才高級研修班)及各地發展的成果研究特制定本應用方案。
二、寧夏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一)優勢
資源稟賦:寧夏擁有高山、沙漠、河流、戈壁、草原、丘陵等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地廣人稀,空域資源空曠,飛行條件優越,為低空飛行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樣的場景,降低了飛行安全風險與空域協調難度。
算力支持:寧夏作為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雙中心”省區,具備強大的智算中心,能夠為低空經濟中的數據處理、分析以及飛行導航、監測等提供高效的算力支持,提升低空經濟運行的智能化水平。
交通基礎:寧夏高速公路密度位居西北地區前列,國省干線公路縱橫交錯,鐵路運輸也較為發達,完備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為低空經濟與地面交通融合發展,實現“路空一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現狀
目前,寧夏以“路空一體”立體交通布局為支點,通過政策引領、場景創新和產業協同。探索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寧夏路徑”。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成立寧夏低空交通產業發展研究院,牽頭開展全省域低空空域劃設工作,申報全國首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拉開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序幕。為盡快實現低空經濟“飛起來,看得見,可管理”,寧夏交通圍繞領軍企業培育、關鍵配套供給、軟硬件設施建設等環節,緊盯“空域規劃+管控平臺+產品研發+試飛檢測+生產制造+場景應用+研學教育”低空經濟產業鏈條,從交通應急、交通執法、公路巡檢等場景應用入手,探索具備地域特點的低空經濟產業布局。目前已在轄線220公里高速公路試點無人機智能化公路巡檢和交通巡查,建設起降點21處、航線18條,大幅提升了公路巡檢效率和缺陷識別精準度 。文旅方面,打造了如未來之鷹(寧夏)睿寶航空體驗中心等項目,涵蓋模擬飛行體驗、直升機空中游覽等內容,推動了“低空+旅游”“低空+教育”等場景的發展 。
(三)挑戰
空域管理:現行空域管理體制復雜,低空飛行審批流程繁瑣、時間長,部門間協調難度大,限制了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拓展和運行效率。
人才短缺:低空經濟涉及多領域專業知識,寧夏乃至全國相關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人才培養體系不夠完善,難以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產業配套:寧夏無人機研發制造企業較少,產業鏈不夠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設施如起降場地、通信導航設施、維修保養站點等需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會受影響。
三、主要應用場景規劃
(一)農業領域
精準農業作業
- 植保無人機:推廣新型植保無人機,搭載高精度噴灑系統和智能識別傳感器,根據作物生長狀況、病蟲害分布和土壤肥力等信息,實現精準變量施藥、施肥。針對寧夏不同農作物種植區域,如吳忠市同心縣的玉米種植區、中寧縣的枸杞種植區等,定制個性化的植保方案。計劃在未來[X]年內,將寧夏植保無人機服務面積擴大至[X]萬畝,覆蓋主要農作物種植區域。
- 農田測繪與監測無人機:利用無人機搭載多光譜相機、熱成像儀等設備,對農田進行定期測繪和監測。獲取農作物生長周期內的植被指數、水分含量、病蟲害情況等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為農業生產者提供精準的農事建議,如灌溉時機、施肥量調整等。建立寧夏農田大數據平臺,整合農田測繪與監測數據,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可視化管理,為農業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農產品物流配送:在農產品收獲季節,利用無人機進行短距離、小批量的農產品配送,將新鮮的農產品快速送達周邊市場。例如,在賀蘭縣的蔬菜種植基地、靈武市的水果種植基地等,建立無人機配送站點,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運輸。與電商平臺合作,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寧夏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能源領域
電力線路巡檢:采用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搭載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紫外檢測儀等設備,對電力線路進行全方位、高精度巡檢。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自動檢測線路的斷股、磨損、發熱、放電等缺陷,并實時上傳數據至電力運維管理平臺。建立寧夏電力無人機巡檢數據庫,對歷史巡檢數據進行分析,預測線路故障發生概率,提前安排維護,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
風力發電場運維:為風力發電場配備專用無人機,對風機葉片、塔筒、機艙等關鍵部件進行定期巡檢。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清相機和激光雷達,對葉片表面的裂紋、磨損、腐蝕等情況進行精確檢測,利用無人機的靈活機動性,對塔筒內部和機艙內部進行檢查,及時發現潛在安全隱患。開發風力發電場無人機運維管理軟件,實現無人機巡檢任務的智能規劃、數據處理和分析,以及運維報告的自動生成。
(三)交通領域
公路巡檢與養護:在現有220公里高速公路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無人機智能化公路巡檢范圍,覆蓋寧夏全區主要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公路。增加無人機的類型和功能,如搭載探地雷達檢測路面基層病害,利用高分辨率相機監測橋梁結構安全等。建立公路無人機巡檢與養護決策支持系統,根據巡檢數據自動生成養護計劃和預算,提高公路養護的科學性和效率。
低空物流配送:開展低空物流配送試點項目,在銀川、吳忠、中衛等城市之間建立低空物流航線,利用無人機和小型物流飛機運輸快件、生鮮產品、醫療物資等時效性要求較高的貨物。建設低空物流配送中心和起降站點,完善物流配送網絡。與物流企業合作,探索低空物流配送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管理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四)文旅領域(此次重點研究)
個人探索研究的場景應用:“低空文旅+低空運輸”模式,試點開發以中衛沙坡頭景區為例,在景區內、景區外以黃河流域(寧夏境內)建設多場景應用空域劃設及航線開發,在沙坡頭景區建設多個起降平臺/起降點(如億航輕便型起降平臺),起降平臺可起降一個eVTOL(后期可投入)和6個中小型載貨無人機;可提前規劃多條低空旅游航線,串聯寧夏的著名旅游景點,如中銀川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區等。采用eVTOL(后期可投入)和載貨無人機、直升機、小型飛機、熱氣球等多種空中觀光方式,讓游客從空中俯瞰寧夏的壯麗自然風光和獨特人文景觀。在景區內開展低空載人飛行器體驗(后期試點),中小型載貨無人機景區內試點VR一鍵觀光黃河沿線美景+景區美景+寧夏特產(枸杞鮮果等)一鍵下單,根據訂單飛行至中寧枸杞生產基地(舉例),由果農現摘即飛至訂單人手中(場景可通過VR眼睛或景區游客中心休息區內電視屏幕或下單人手機實時觀看),即時享用枸杞鮮果帶來的味蕾刺激,提供優質的旅游體驗服務,加強低空旅游宣傳推廣,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體驗寧夏低空旅游。此模式可大大提升低空文旅的高效能,即帶來文旅正向收益又可提升民生收入。
(五)應急救援領域
災害監測與預警:在地震、洪水、山火等自然災害發生時,迅速出動無人機進行災害監測。利用無人機搭載的高清攝像頭、紅外熱像儀、氣體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獲取災害現場的圖像、溫度、氣體濃度等信息,通過衛星通信將數據傳輸至應急指揮中心。建立災害監測無人機網絡,實現對寧夏全區自然災害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為災害救援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物資投送與救援協助:配備大型無人機和直升機,用于在災害發生時向受災地區投送救援物資,如食品、藥品、帳篷、飲用水等。利用無人機的高空視野和靈活機動性,協助救援人員進行搜索救援工作,如在山區搜尋失聯人員、在水域尋找落水者等。建立應急救援無人機指揮調度系統,實現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快速響應和協同作業。
四、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1 - 2年)
基礎建設與試點推進
- 完成低空經濟相關基礎設施的規劃和選址,啟動部分起降場地、通信導航設施的建設。
- 建立寧夏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加強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低空經濟項目的實施。
- 出臺寧夏低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土地保障等,吸引企業和人才參與低空經濟發展。
(二)第二階段(2 - 3年)
產業拓展與完善
- 持續完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功能完備的起降場地、通信導航設施和維修保養站點,初步形成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網絡。
- 擴大試點項目的范圍和規模,將農業領域的精準作業、能源領域的巡檢、交通領域的物流配送、文旅領域的觀光體驗以及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等拓展到寧夏全區更多地區。
- 培育和引進一批無人機研發制造、低空飛行服務、航空教育培訓等相關企業,完善低空經濟產業鏈。
- 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低空經濟研發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提高寧夏低空經濟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三)第三階段(5 - 10年)
產業成熟與提升
- 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體系全面完善,形成高效、安全、便捷的低空飛行網絡。
- 低空經濟各應用場景實現常態化、規模化運營,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 寧夏低空經濟產業在國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項目落地,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 建立健全低空經濟產業標準和規范,加強行業監管,保障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積極爭取國家空域改革試點,推動空域管理體制創新,簡化低空飛行審批流程,建立統一的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低空飛行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
制定出臺寧夏低空經濟發展的專項規劃和配套政策,明確產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從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低空經濟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及時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人才保障
鼓勵寧夏本地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低空經濟相關專業課程,如無人機應用技術、航空服務、航空物流等,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培養,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建議在寧夏大學開辦低空經濟卓越人才高級研修班,寧夏低空領域涉及企業、個人、行業協會參與學習討論;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加大對國內外優秀低空經濟人才的引進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科研經費等方面提供支持,吸引人才落戶寧夏,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資金保障
設立寧夏低空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場景示范、企業培育等項目。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低空經濟企業提供貸款、融資租賃、保險等金融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低空經濟發展,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低空經濟項目中。
(四)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低空飛行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對低空飛行器的適航管理、飛行人員的資質管理和飛行活動的安全監管,確保低空飛行安全。
加強低空飛行安全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使用先進的飛行安全保障設備和技術,如防撞系統、自動降落系統等,提高低空飛行的安全性。
開展低空飛行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良好的低空飛行安全環境。
通過本方案的實施,寧夏低空經濟將在各領域實現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形成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為寧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